- 学分
-
- 科币
-
- 工分
-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注册时间
- 2010-7-7
|
(II)科学院和国家、部门领导的关系
现在我们国家的科学家,好像都是问国家要钱花的人。不仅国家领导不和他们平等交谈 ,就是各部委的大官小官也多半瞧不起科学家,都当科学家是讨钱的。是现在科学家自己不 行了?还是现在当官的架子约来越大了?
五、六十年代,毛主席、周总理那是经常约科学家谈话,李四光、竺可桢、钱学森、钱 三强、周培源等等都是他们的座上客,五十年代有名的科学家回国,毛主席周总理要设宴款 待。不仅毛主席款待钱学森全国都知道、还有周总理设宴招待钱学森的副所长(科学院力学 所)郭永怀回国。如果青年同志们以为毛主席、周总理只关心制造武器的科学家,那也不对 。上海那时有个生物学家张香桐刚从美国回来,郭沫若设宴不算,周总理还让陈毅副总理见 他。毛主席周总理对科学家看才能、不拘国内外。留洋的受重视的多一点,是水平高的人多 一点。国内的比如植物学家蔡希陶拉,周总理也很关心。毛主席、周总理这样对待科学家, 其他高级干部、元帅将军对当时顶尖科学家不象现在当官的那样居高临下。聂荣臻元帅和科 学家走的很近,罗瑞卿、陈赓等大将常向科学家讨教。毛周不仅征求科技项目时要见科学家 ,毛主席喜欢和科学家闲聊天文、地质、数学、物理。周总理会细致地和科学家聊家常、温 暖人心。当时有些人的比喻毛主席象父亲、周总理象母亲,当然现在要这样说,好像不太妥当,但是那时确实有人是这样感觉的。毛犯错误、刮的风有时也把知识分子屁股打的很疼, 而周总理有时的工作就是出来摸一摸平,这点也给人父母的感觉,何况当时封建思想还是没 有肃清。不能完全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时的问题。
文革以后,我们国家领导和科学家的这种联系没有了。毛主席周总理时代,最高领导人 对科学家就是大专家对待,以后我国官本位盛行,行政级别一马当先,没有当官的科学家, 基本见不到国家领导人。见的时候,也是和见农民、工人模范或者学生代表一样,走过场。 领导到科学家家里慰问,也是官样文章,做亲切状。现在话叫做秀吧?这和毛主席周总理和 科学家经常交谈可不一样。交谈是互相的,不是大官对小兵的关心。而且毛主席周总理可科 学家的交谈多数都没有见报。现在国家领导和部长一级见个什么科学家,可都上报纸,是给 老百姓看的。
说到这里想起来,五十年代领导人合影没有以后那一套排位子的规矩,除了最高领导自 然在中间以外,其他人可以随便,我有个同学在好几个最高领导旁边拍过留影,我比较不敢 出头露面,一张挨边的都没有,后来有些后悔。等以后胆子大点的时候也晚了。
对科学院的管理,老早周总理过问的多。院的建制、正副院长的任命,他都亲自过问。 第一批的所长任命(叫“授命书”)也是周总理签名、国务院签署的。第一批院长副院长里 面,阴错阳差,周总理直接拍板的是陈伯达(目的是平衡文科要有马列主义),不过陈的职 位多、没太过问科学院。文革时陈伯达支持和煽动过科学院的造反派,他还鼓励科学院年轻 人写了两篇批判爱因斯坦的“雄文”,给刘西尧(教育部长、科学院和教育部合并时的国务 院科教组组长)挡住没发表。陈伯达对科学院有过两个阴错阳差的贡献:一个是前面说过的 双百方针,还有一个是文革期间,他向毛主席提了“电子中心论”,全国兴起大搞半导体的 群众运动,现在说来好笑,但是当时国家可是增加电子研究的钱。还激青少年搞电子的热情 。不过那时笑话还是必定的。我们国家曾经全面研究电视机生产过程,花了很多钱,结果以 后全部采纳进口生产线,研究白费了,后来没有作为一个教训。这个教训还不都是政治教训 ,因为是决定做什么技术研究,为什么做的问题。
上一段因为陈伯达扯远了一点。还回到国家对科学院的领导吧。70年代初,周总理派武 衡管了几年科学院。邓小平二次复出后,派胡耀邦、李昌到科学院。所以,从前是中央最高 领导直接过问科学院,到后来,对科学院的直接领导逐渐过渡到副总理。到90年代,是李岚 清分管科学院、教育部和科部。
科学院的领导人在国家的重要性也有变化。有两任是国务院副总理,第一任的郭沫若是 政务院副总理兼科学院院长。第二任方毅,有段时间是兼科学院院长、国家科委主任(现在 的科技部长),不久又升国务院副总理的。以后科学院院长在国家领导中的地位下降,基本 是一般部委首长。老早,副院长里面不仅第一任里面的陈伯达当时政治地位高,李四光也是 地质部长兼科学院副院长。75年胡耀邦做过中国科学院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,现在叫副院长 。还有一个一般人不熟悉的裴丽生,解放前清华毕业生(很多老革命的大学一般没毕业), 先做过山西的省长,再50年代中到科学院做秘书长,到60年代做过几年副院长。他的副秘书 长是杜润生,原来是中央农村工作部的秘书长,给毛主席批评以后来科学院(说他和农村工 作部部长邓子恢是“小脚女人”),本来科学院要杜做党组副书记的,不巧又给毛主席知道 了,不让杜做,文革后,杜润生是国务院农村政策室主任,那可是农村改革的大功臣。
科学院也输出过许多领导。不仅胡耀邦,早先还有钱三强是科学院原子能所所长以后去 二机部做副部长,钱学森是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出去做国防部五院做院长,刘华清70年代中期 和胡耀邦一道来科学院、做过科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(以后一直做到政治局常委、中 央军委副主席),近年科技部两任部长朱丽兰、徐冠华分别从科学院所长和副院长职位调到 国家科委先做副部长。国务委员兼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彭佩云以前也在科学院工作过。教育部的陈至立部长,从前是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。
科学院和教育部的关系,50年代就有问题,那时是和高教部的矛盾。弄的毛主席也出来 说你们不要吵了。还是文革期间科学院和教育部合并过一段时间。以后科学院和教育部还是 有资源分配的矛盾。有了国家科委后,也有一定矛盾。科委到90年代完全主导科技经费,变 得科学院很多人要向科技部申请经费,这不是最初50年代设计的结构。科学院和国防科工委 、和其它专业部委也有一些过矛盾。
科学院和中央领导有过几次亲戚关系。60年代,胡乔木的妻子谷羽做过科学院新技术局 局长,直接参与领导卫星工程。她勤奋、能干,是个女强人。文革中整的偏瘫。她的工作职 位不能说是因为胡乔木,不过因为知道她和胡乔木的关系,她要出去给科学院办事的时候,不少部委领导人会出面接待她。
80年代周光召用了胡启立的姐姐胡启恒,做了多年副院长。胡启恒很低调,外面知道她 的人不多。而且她自己的学历很高,六几年留苏得的副博士学位,在那一代是很优秀的。做 副院长为人谦虚、特别清廉。联想集团老总柳传志以前在科学院时也是她手下分管的,她也 从来没有从联想的好处。她的副院长一直做到胡启立下台很久以后的96年,就是因为她弟弟 在台上时她不耀武扬威,靠自己,弟弟下台也就没人对她妒忌、落井下石。
最近一个那是科学院结的最大亲戚。江绵恒留学美国德拉舍尔大学,回国后在上海冶金 所。路甬祥任院长后,在中央的人脉太弱,提江绵恒做副院长,加强了和中央的关系。通过 这条渠道,路甬祥让科学院提出“知识创新计划”,直接上达总书记,由朱总理亲自批示后 ,李岚清副总理落实。李岚清当时不仅管教育和科技,还分管财政,也给科教一个特别机会 。江绵恒上北京带了上海冶金所的施尔畏做秘书长。80年代以来,科学院秘书长也管财务, 周光召时代是物理的竺玄做秘书长。比较跌破眼睛的是:2004年施尔畏升副院长。方毅下台 时说过的院长一定要是科学家,副院长最多只能个别不是科学家,这个不成文的规定,在20 04年被打破。因为现在副院长里面有两个行政管理人员。 |
|